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4)医生的合理收入

  经济学在常人眼里显得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又爱搬弄概念,
出具专家意见,总给人十台计算机才算出那样的结果的样子,尽管其结果到底与
事实如何相差甚远。

  且说医学界的本优秀硕士毕业生面临就业,明显当一个医生实在对我不具有
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一发奋,决定要追求时尚,考MBA去了,让当时与我同室的
有着几十年工龄的博士生老友佩服得不得了,年青人,有闯劲。有名的某大学就
在两里路外,我带着满腔热情到了它的招生办,却被不太热情的办事人员告知一
年后再来,因为起码要一年的工作经验。我感到气闷,老友的鼓励与赞赏还言尤
在耳,于是一鼓劲,问,“那我考经济学博士可不可以?”,回答说可以。于是
立马购买了一套考经济学博士的资料,回去研读去了,此间还联系过该校的一位
导师,导师带着我这位有志青年遍逛校园,以资鼓励。等到认真学习那些东东时,
我才知道天原来是如此之高。我本极有数学天份,进入高中前拿拿满分还不是太
难的事,但高中数学老师非要在黑板上演示1+1=2,我当时眼一翻,晕过去了,
课堂发晕的习惯还被带到了外国,题外话就不多说了。那考经济学的数学一科简
直就不是我一辈子可以望及的。于是我又乖乖地重操旧业,当医生去了。

  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一句谚语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于二十
世纪末出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既取得了MBA学位,也取得了卫生经济学方面的博
士学位。也算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罢。

  经济学是一门基于常识而加以思辨的学问,并不是象中国的“高等”学府那
样,非要搞得呼吸氰气氮气才能钻研,发布结果就像展示原子弹一样,专家是咋
回事你们不必知道,知道他们是专家就行。怪不得大家大量地做假要当专家。医
生该有何样的收入是一个关“天” 的问题,一个人很难回答,无论这个人是
“专家”,还是高官。

  医生的服务跟其它产品服务没有两样,有供给,也有需求,供给与需求相遇,
就是一个大家认可的价格。用更为仆素的语言来解释,那就是S城的那位名医定
价32美元是因为这一价格让不至于因病人多而太劳累,也不因为病人少而太清闲,
他的收入与收益得到保障(最大化)。如果需要夜诊,他付出的成本增加,要出
城,成本更高,成本增加,他更不愿意出诊,所以其诊费一翻再翻。鲁迅先生说,
他阔得不耐烦而收了二千多美元的天价,说明那时他的收入很高,对闲暇就非常
看重,在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增加,于是要了高价,而买方接受了他的价格,说
明了这价格是暂时合理的。

  经济学的根基就是自由交换,中国人讲天人合一,求自然之道,往往看重于
花草树木、石头泥巴,却对社会的自然现象,关于人类的自然发展视而不见,实
在不算聪明。不仅仅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发生的现象,要加之合理二字,非
得自由自在的发生为是。医生收入必依此而定。

  社会对某一产品的投入表明了社会总体对它的重视程度,也表明了对它的需
求,当需求高时,而这一产品供给又有限时,其价格就高,反之则低。纵观全球,
当经济发展时,社会在医疗卫生的投入就会增加。美国60年代卫生总费用占国民
经济比重与我们现在差不多,70年代长到8%左右,80年代长到10%左右,90年代
达14%,现在在16%左右。

  中国人喜欢三七开,这也暗合各种健康的影响因子对健康的作用。首先经济
条件决定人的健康程度,也就是说,人的寿命70%归功于经济生活水准,古代的
寿星,活到七八十岁不是难事,那决不是什么什么医的功劳,中医没有资格领取
这一功劳,西医也没有。在医学上,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优越的生活让人更有战
胜疾病的本钱,更少接触病原的机会。剩余的30%的功劳再次三七开,主要作用
归于公共卫生,次要作用归于医生与医疗活动。也就是说,一位百岁的寿星,70
年的功劳是归于吃饱穿暖,20年的功劳在于预防医学,剩下10年的功劳算在现代
医学身上。

  当我们以寿命的贡献值来看医学投入时不免觉得医生医疗活动占有不个太不
相称的份额,公共卫生远超医疗活动贡献,却只得到了远低于医生医疗活动的投
入,各国均是如此,公共卫生在卫生总费用中只占10%左右。能解释这一点的有
两个因素,其一是公共卫生的投入有远远超出医疗活动的效益,其二是大部分的
医疗活动的目标并不是寿命,而是生活质量,忘记这点的人常常觉得日本的医疗
体系最好,因为其国民寿命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事实多半差得很远。我的一位卫
生管理硕士同学去日本实习管理,回来后认为其卫生体系与其一流的经济水平完
全不相符合,很多方面大有提高的必要。

  看来我也有“经济学家”的习惯,谈了大半天没能告诉大家中国医生到底该
有多少收入或者是什么样的收入才算合理。对于希望得到确切数字的人,恐怕失
望是难免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西部发展又极不平衡,即使你得
到任何一个数据,那也没有对你薪资的期望值有任何的参考意义。我在前两章谈
到医生可能得到的收入及低收入的后果,这一章更多的是介绍如何得到合理收入
的方法。

  俄国医生没有俄医的困扰(猜测的,如有请指证),与中国同行做了难兄难
弟(难姐难妹也成,我可不歧视女性的,并且俄国女医生可能比男医生要多的
多),这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我所知道的中国医生收入低的历史原因据说是这样的,一位第N夫人到一家
医院视察,接见护士时,护士们抱怨工资低下,而医生们(那时基本上是男人)
工资高出数倍,于是夫人发话了,这不像话嘛,同工不同酬,男人女人都应该平
等!把护士们的工资长上去显然不可能,把医生工资降下来么就成了唯一选择,
医院因此成本大降,何乐而不可为呢!

  经济学家的故事多半不会这样生动,俄国与中国医生的境遇相同并非偶然,
在改革开放以前以俄国与中国为代表的公有制国家实行的实际上是长久的战略经
济,即国民经济的重点是为战争机器服务的,即使人民饿着肚皮,也要出口粮食
换费买武器,在这一种经济形态下,任何高薪行业都是打击的对象,同工同酬绝
不是为低薪者长工资,而是尽可能地压低高薪阶层的工资。

  再换另一个层面上说,医学对于战争的贡献是极其微小的,伤员对部队还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医疗技术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伤员,部队的战斗力反而
会降低。当然放任疾病的流传也会发生非战斗减员,蒙古人横行于世界时,据说
还会使用原始的生物武器,一定程度的医疗活动是必要的,主要集中于预防医疗
(中国预防医疗的成绩的确不错)。对于鼓励个人英雄主义的部队来说,让伤残
人员战斗到死亡,更是减少了医生的重要性。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医生的收入
想不低都不成。

  当教授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是八十年代“有识中老年”的呼喊,结果是九
十年代末终于教育产业化,前不久阿亿教授给大家算了一下账,教授们还是穷,
但教授们肯定不用去卖茶叶蛋了,开着小车卖茶叶蛋,即使去做,也未必有生意。
医生们忙着开刀看病,后来又有红包可收,没有与卖茶叶蛋的比较,所以还被管
得死死的,陷在战时经济的老套子里。

  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世界各国的发展都证明了一点,谁先被解套,谁的经济
能力与潜力就得到发展。被缚住手脚的医生,想不挨揍,是不可能的。只要医疗
价格不被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中国医生就会得到合理的收入,中国才会有真正
安全舒适的医疗。只有那时,国民自愿为医生付多少钱,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民更为注重生活质量,武器先进与否,实在是遥远的事,
于是对医生的合理收入,我只能说,远比现在要高,多半比开小车的阿亿教授还
高。

  在上一章中讲到开私人诊所的同学,收入就大至与我以前推算的中国国民所
能支付的水准相当,他虽然仍受价格管制,但市场成分大增,应当有参考意义,
不过直接用这一数据有相当大的危险,中国的现状与推算医生应得收入的状态相
去甚远,当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以及国民相对收入增加时(因为15%的节约),
国民对医疗的投入会提高,所以说适当的收入会比教授还高。如果参考外国的例
子,这不是太难达成的结论。

No comments: